环保前沿技术交流
智库研究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
《东亚国家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行动》报告发布
2021-6-30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9月23日讯  9月22日下午,以“保障海洋健康,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国际健康海洋高端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召开。作为2020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分论坛之一,国际健康海洋高端论坛邀请国内外海洋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及国际组织代表共60余名嘉宾,围绕健康海洋重大需求,共商国际海洋健康发展大计,深入探讨保障海洋健康新模式、新路径和新愿景,推动全球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论坛采取“线下会议+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举办。期间,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戴民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王凡,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松,日本东京大学大气海洋研究所教授渡边良朗,韩国汉阳大学教授蔡辰豪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其中,汪桂斌围绕“保护海洋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主题,回顾渤海区域在过去二十年所做的海洋污染防治工作,指出要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未来海洋污染防治工作要建立长效机制,关键在落实,在规划中要注重顶层设计,加大科研投入,填补生态恢复、环境研究空白。 戴民汉作了题为《海岸带-近海多界面跨圈层相互作用与可持续健康海洋》的演讲。他认为,海岸带跟人类、自然系统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前沿科学问题,也是社会管理经济模式转化的全球发展难题,要依托技术革命来投资提升海洋认知以及解决海洋问题。 孙松在《协同发展是健康海洋的基础》演讲中表示,近海生态系统渔业资源的恢复可能是解决我国渔业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应该成为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目标,基于渔业资源的健康生态系统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是协同发展过程中实实在在应该考虑的问题。 “面向未来,我们要开展中国近海与邻近大洋的‘协同研究’,实现陆海统筹,大洋与近海统筹,科学与技术统筹,科技与社会统筹。围绕海洋观测体系构建影响机理认知、决策平台的建设、演变效应应对、资源持续利用,开展多学科全链条研究和应用,来服务于国家的战略,服务于地方发展战略。”王凡在题为《面向未来的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演讲中,介绍了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组织架构、核心平台、建设进展和成效,并描绘了中心未来的发展思路和蓝图。 渡边良朗、蔡辰豪依次以视频录播报告的形式,分别带来了《西北太平洋渔业与气候变化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母暴发与未来海洋胶质化的关系》两个最新研究成果报告。 最后,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孙凯发布《东亚国家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行动》报告,指出在保护海洋健康发展方面,东亚各国有着共同的愿景。蓝色合作是实现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东盟国家围绕海洋合作形成了大量共识,也签署了大量宣言合作,将理念转化成行动是形成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步骤。中国是构建东亚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中坚力量。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多、发展快,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海洋健康,中国搭建的各种海洋合作平台,将有利于继续推动与东亚其他国家的务实合作,共同助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据悉,为了保障海洋健康,201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计划,动员政府、科学家、企业、社会开展海洋科学领域国际合作,加强海洋研究和技术创新,以扭转海洋健康衰退趋势,为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本次国际健康海洋高端论坛的举办,紧紧围绕健康海洋等重大需求,紧紧把握国内、国际海洋生态文明发展趋势,凝聚了国内外海洋领域院士、专家、学者的宝贵建议,强化与东亚和“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科技合作与联动,形成了积极有效的论坛成果,将继续推动海洋健康保障的相关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工作,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持,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努力。
友情链接
生态环境部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华环保联合会 中国环境报社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碳中和前沿网 京ICP备20210152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