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核查核算
核查核算矿山修复“大生态”时代来临 ——内蒙古“蒙草2019媒体开放日及生态产品发布会”侧记
2021-7-2 来源:来源:中国矿业报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矿山生态修复也成为全国范围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相关企业业务布局的重要内容。
近日,在以“生命共同体 绿色可持续”为主题的内蒙古“蒙草2019媒体开放日及生态产品发布会”上,蒙草生态集团公布了战略发展规划和独角兽业务体系布局,其所属蒙草矿山环境治理公司接受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颁发的“绿色生态修复示范基地”牌匾,同步启动矿山修复院士工作站的筹备工作。
记者也从此次活动中了解到,蒙草生态集团矿山生态修复依托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体系,成为未来蒙草生态集团重点规划布局的产业,这也标志着矿山修复的“大生态”时代来临。
矿山生态修复关键要产业化市场化
现代矿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要求提高是全球矿业都要面对的,我国矿业对绿色发展基础差、要求高,所以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据2017年全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矿产资源开发占用土地面积约362万公顷。其中,历史遗留及责任人灭失230万公顷,在建/生产矿山132万公顷,存在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含水层破坏、塌陷、地表破坏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支持矿山生态修复的力度不可谓不大。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在中央和地方各类资金支持下,截至2016年,全国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资金超过900余亿元,完成治理恢复土地面积约92万公顷。
此次活动上,谈及绿色矿业及生态修复发展趋势,原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绿色矿山推进会高级顾问关凤峻表示,绿色矿业发展到目前的形势,并不是市场需求波动的周期问题,而是长期的基本层面的问题。所以,不是发一个文件、设定一些标准、组织个评委会、评审批准一些绿色矿山,就实现了绿色矿业,而是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放到索取矿物原材料同等甚至更高的高度。矿山生态修复要更好完成,需要理论、舆论先行,改造旧产业培育新产业;需要所有的工艺、设备、技术及其标准规范等,全面从新审视、调整、编制;需要推动水、修复、监测、治理乃至标准规范等关键链条产业化、市场化。
蒙草矿山环境治理公司副总经理王君芳介绍,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具有综合性、复杂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目前,北方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包括地貌景观破坏、地下含水层破坏、土地资源占压与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在内的围绕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问题多达20余种,完成一个综合性矿山修复工程需要涵盖岩土工程学、地质学、生物学、土壤学和水土保持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支持。
从企业具体的操作层面看,蒙草生态集团从20年前的黑岱沟煤矿修复开始,范围逐渐覆盖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新疆、西藏等干旱和半干旱区域,并逐渐向全国范围扩展,至今累计修复矿山和边坡2680万平方米,完成产值近20亿元。在产业服务输出方式上,通过对所承接项目区矿产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深入调研和数据检测,按项目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包括场地环境勘察、规划设计、地质灾害治理、生态修复和简易维护。在多年矿山、荒山修复领域实践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以乡土植物为主,兼具提供适宜的养护措施的矿山生态恢复集成技术也日臻成熟,具备有效治理因矿产开采所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滑坡、植被退化等问题的能力。目前在矿山和边坡修复方面已有超凡业绩。形成了包括蒙草生态包、蒙草植生袋、蒙草植生毯、生物网格、喷播和土壤改良在内的多个技术创新产品。
近些年,通过对呼和浩特、乌海、白云鄂博、扎鲁特、扎赉诺尔等多处中国北方矿区、废弃山体等典型的修复实践,总结编写出《北方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荒废土地恢复草原植被技术规程》等一系列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北方地区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用本土植物完成矿山修复
利用乡土植物,推广节水低耗技术与材料,建立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者协调平衡,是蒙草生态集团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的主要特点。
据蒙草生态的科研团队负责人介绍,启用乡土植物实现生态修复,有其天然的优势。在国内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国外植物品种作为修复技术的一部分被大量引入,导致不仅建植养护成本高,耗水量大,还因为不适应当地的环境,草种难以成活,重复建设投资频繁发生。内蒙古草原生长的野花、野草,既抗寒又抗旱,生长顽强而葱郁。经过多年人工采集和保存,建设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种质资源库存放本地优质草种,并对“抗旱、抗寒等抗逆性强的乡土植物”,开展系统性研究,野生地榆、二色补血草、细叶百合、长青石竹……这些曾经在大草原上素常的野花野草,经过科研人员的驯化和繁育,取代了国外进口的“贵族花草”,成为北方城市、草原、矿山冬季里的绿色主角。
据了解,蒙草生态拥有国内最完备的草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共收集了种质资源2000余种,5000余份;植物标本2000余种,33000余份;土样1000000余份,累计驯化应用乡土植物160余种。
生态大数据助力矿山修复
做好大生态,需要强大的生态用种及数据智慧配合。蒙草生态集团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完善,也离不开生态大数据平台的“技术导航”。
据内蒙古蒙草草原生态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郝媛媛介绍,蒙草生态自2016年起布局生态大数据修复技术,将20多年的生态经验,汇聚成生态大数据平台。依托生态大数据平台,能够提供涵盖规划设计、产品技术研发、植物配比、工程施工的系统性矿山(边坡)修复及环境治理解决方案。
“在生态大数据平台上,锁定经、纬度上任意一点,就可以查到包括土壤、气候、原生植物、草地类型、退化情况在内的该地区草原生态大数据。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文、草原退化情况等特点,选择适宜的修复集成技术、适宜的草种组合,精准修复生态。目前已建成的生态大数据系统在草原修复、矿山修复、土壤修复等细分领域均投入使用,达到预期效益。”郝媛媛介绍。
据悉,蒙草构建的“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其大数据平台集成了某一地区近二十年来的“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等生态关键因素指标数据,收集包含内蒙古草原、京津冀地区、宁夏、西藏等地乡土植物几十万份种质资源、植物标本和土壤样本。仅收录乔灌草的物种适宜性数据已达30000多种。运用数据储备和分析集成,能为不同地区专属定制相应的“生态+农业”“生态+牧业”“生态+林业”等专业数据平台。不仅如此,生态大数据平台还可以实现对一个区域的生态平衡的动态监测,针对缺失和破坏物种主动完成生态修补。
记者了解到,依靠大数据技术可复制性和易拓展性的特点,蒙草生态已经在西北部地区设立子公司藏草、秦草、疆草、滇草等公司。未来将在全国各区域开展生态修复业务,并将生态大数据技术、全系列产品、技术标准、科技成果输出应用到各个地区的农业、林业、牧业等领域,为当地生产生活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