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30项任务稳步推进,5项核心目标任务有望圆满完成 陆海统筹,打好综合治海大战役
2021-6-30 来源:生态环境部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打响以来,天津市8条国控入海河流从‘全部为劣’实现‘全部消劣’,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增加2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下降40个百分点,实现‘清零’,消减比例位居全国前列。”说起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管理处处长赵文喜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其成效和做法。
三年攻坚之路漫漫,艰辛但富有成效。环渤海三省一市共有51条国控入海河流,裹挟着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海洋。与此同时,“我国唯一半封闭内海”“海水交换能力差”等标签,显示着渤海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内外交困带来的“渤海之殇”曾让很多人痛惜。
保护好渤海,对我国探索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新机制、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是海洋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首战,以海洋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河海共治‘消劣行动’从渤海先启,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从渤海先试,围填海严格管控从渤海先行。”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霍传林介绍。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打响之后,环渤海三省一市迅速行动起来,大力推进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近期捷报频传。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初步统计超过80%,高于73%的设定目标;5项重点难点、有硬指标约束的核心目标任务有望圆满完成。
治河:河海共治,三省一市国控入海河流全部“消劣”
“戊戌七月,齐鲁大地突降暴雨,又值台风过境,弥河水涨,浊浪漫堤,侵田入户……”2020年,在山东省潍坊市治水人中,流传着一首由弥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宋志孟创作的《弥河赋》。其中提到的这场暴雨是2018年“温比亚”台风过境引起的。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潍坊市国控入海河流弥河的上游是山东省的暴雨中心。2018年暴雨期间,面源污染物随河水溢流入海、加重海洋污染成为当地生态环境部门面临的棘手难题。“‘温比亚’台风、‘利奇马’台风过境导致的强降雨,使莱州湾沿岸部分区域不少蔬菜种植大棚被冲毁,导致大量瓜果蔬菜、家禽家畜等被冲走入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长期驻点帮扶山东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国家环境保护河口与海岸带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瑞志说。
由生态环境部水司、海洋司、监测司、执法局及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的相关调研,明确指出了渤海三大海湾之一的莱州湾成为制约渤海水质状况整体改善的瓶颈,其主要原因除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海外,还有沿岸入海河流水质差、河道截污清淤整治措施不到位、海上养殖规模较大等。
河海相连。渤海综合治理要取得实效,必须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地方纷纷行动起来,“画出路线图、定好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多层级确保攻坚战见事、见人、见成效。
辽宁省把解决辽河问题作为改善辽东湾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突破口,谋划推动辽河流域综合治理;河北省坚持“治海先治河,治河先治污”的原则,将全省49条入海河流纳入监测考核体系,并增加总氮监测,组织开展入海河流达标攻坚和消除劣Ⅴ类专项行动;天津市抓住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两道关键“闸口”,全市入海河流全部落实“一河一策”,分区域分河段制定“分策”,累计安排治理工程5300余个;山东省38条省控以上入海河流目前全部消除劣Ⅴ类,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组织开展了莱州湾陆源入海污染源解析工作,实施入海河流消劣、滨海湿地修复和养殖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实现了莱州湾海域水质的逆袭。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梁斌告诉记者:“山东省通过排查陆源入海总氮贡献率高的行业和区域,对症下药、分区施策,积极推进城镇居民生活和畜禽养殖的废水处理能力提升,构建‘陆域—流域—海域协同治理’的莱州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入海河流消劣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中最重要且见效较快的目标任务之一。但‘消劣’不是最终目标,以此带动入海河流水质改善,继而实现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才是最终目的。”国家环境保护河口与海岸带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孟庆佳说。
治口:牵住“牛鼻子”,推进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
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古城东南十余公里处,坐落着辽东湾第一大岛屿——觉华岛。每年有大批游客登岛观赏古迹、品尝海鲜。然而,旅游业的壮大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觉华岛附近海域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威胁。
“由于海岛山地、坡地较多,标高复杂,至今未能实现污水、雨水全部收集入网入厂。在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中,觉华岛排查了32处直排入海管道、沟渠,其中大部分排放口无任何处理设施。”辽宁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
为保护海岛,葫芦岛市积极实施觉华岛污水及雨水直排入海整治工程,主要分为污水收集并网输送、污水处理厂改造及中水处理、雨水汇集利用等方面,对排查出的32处排污(雨)水口进行整治,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根据生态环境部提供的信息,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已实现“应查尽查”,目前正在采取“立行立改和长期整治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溯源整治,试点城市均已初步完成监测、溯源工作和部分整治项目。
时间紧、任务重,各地积极行动,为渤海修复带来无限生机。
2020年10月,《唐山市入海排污口整治方案》正式印发,加快推进唐山市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唐山市在攻坚战启动伊始便承担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试点重任,之后又被确定为两个渤海入海排污口专项整治试点城市之一。下一步,唐山市将按照渤海入海排污口整治试点工作要求,立足实际,完成一批典型排污口阶段性治理工作。
2020年5月,生态环境部确定烟台市为另一个渤海入海排污口专项整治试点城市。不久前,《烟台市入海排污口整治试点工作方案》印发,明确到2022年,烟台市全面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
……
然而,在入海排污口整治方案落地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环渤海1.8万个入海排污口类型多、分布面广,海水养殖排污口、农村雨污混排口(沟、渠)等占比大但基础设施薄弱的排污口,是整治工作的突出难点。清理整治完成后的日常监督、管理办法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海洋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静说。
治海:提升监管能力,加强海水养殖和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2020年,天津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到70.4%,比2017年(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前)提高53.8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在环渤海省市中居首位。
“天津近岸海域处于渤海湾最底部,坡度缓岸滩浅,水深多在10米以下,近岸海域流速小,水体交换慢,自净周期长,‘一浅一慢’造成天津近岸海域污染物扩散条件极差。”面对挑战,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海洋处处长高翔告诉记者,“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是他们的重要经验之一。
在海域污染治理方面,天津市突出海水养殖、船舶港口等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滨海新区杨家泊镇毗邻汉沽盐场,拥有晒盐地高盐度卤水、丰富的卤虫等资源,杨家泊村近80%的居民从事水产养殖。“天津市在完成海水养殖污染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宜的海水养殖尾水处理措施,滨海新区率先开展循环水养殖试点研究,实现了工厂化海水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高翔说。
针对渤海生态修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保护处处长赵建华介绍:“海洋的综合治理需要一手抓污染减排,一手抓修复扩容。针对攻坚战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进展不一的情况,采用新技术加老办法相结合的方式,把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天地一体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实时反馈问题不足,确保生态修复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
辽宁省高质量完成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其中,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生态修复项目在渤海60多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中率先完成省级验收。
为还渤海碧水,河北省除坚决取缔违法养殖外,全面推行湾长制,将全省487公里的海岸线分为98个责任湾段。每一米海岸线都有专人负责。“旅游旺季,北戴河主要海水浴场都达到了一类海水水质。”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赵军说。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0年,生态环境部为推动渤海海域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多管齐下:编制《关于加强海水养殖污染生态环境监管的意见》;三省一市完成非法和不符合分区管控要求的海水养殖清理工作;推进落实“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等技术手段,及时跟踪评估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进展和成效;实现海洋垃圾污染常态化防治等。
三年的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成效显著,“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新风貌正在徐徐展开。滩涂湿地里遗鸥成群飞翔,金色的海滩上孩童踏浪追逐着海鸥。昔日的泥滩和垃圾少了,网红打卡地多了。旭日东升,海水也抹上了亮丽的色彩。